首页 > 理论培训 >浙江省八大水系(浙江省八大水库)

浙江省八大水系(浙江省八大水库)

餐饮知识网 2024-04-09 13:36:58 438

今天我们就和朋友们聊聊钓鱼或者钓鱼的事。希望以下的意见可以帮助您找到您想要的食物。

正是收获的季节,浙江渔民的网里充满了惊喜。我们从温州市渔业部门获悉:今年开渔以来,瓯江口附近的“凤尾鱼”、“刀鱼”产量大幅增加,不少渔民的月收入比去年增加了数倍。至去年同期。

浙江省八大水系(浙江省八大水库)

这真是个好消息。当地渔民捕获的凤鲷、剑鲷共——尾,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名贵经济鱼类。此前的高强度捕捞导致这些鱼类的产量逐年急剧下降。2022年,浙江首次对钱塘江、瓯江、椒江、甬江、苕溪、云河、飞云河、鳌江等8个主要水系实施休渔。今年秋冬,终于有越来越多有价值的经济鱼类在近海和河流之间游动。

这是否意味着我省八大水系近岸海域水生生物资源正在迎来恢复的“春天”?近日,我们与省海水养殖研究所的专家团队和研究生一起登上渔船,在近海海域进行了专业的拖网采样调查。

计数设备

瓶罐包装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

船员们将泥浆收集器投入海中收集海底泥浆样本。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周旭辉摄

一早,我们从温州洞头市驱车前往东沙渔港,科考船已在码头等候。早上8点,队伍集合。我们和省海水养殖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刘伟成船长一起登船。船舱里,负责渔业资源、海洋生态、海洋牧场研究方向的三位中级工程师范庆松、张华伟、秦松正组织同学们清点各种设备,我们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泥浆收集器、流量计、量筒、透明板、铅锤、水质分析仪……还有酒精和甲醛。当我们第一次看到这些专业的检测仪器时,我们充满了好奇。我们一边帮忙整理,一边拿起来看,还不时向周围的调查组成员提出问题。

“甲醛瓶盖一定要拧紧,不要松动,小心它会挥发!”研究生三年级的张歆艺提醒我们。这是为浮游植物准备的“固定剂”。取样后使用甲醛,可以更好地保持其外观并防止变形。另一方面,酒精是为相对较大的底栖生物准备的。

旁边的一个泡沫盒引起了我们的注意。研究生二年级的李尚清小心翼翼地把一个白色半透明的固体装进盒子里。“拖网捕捞后的渔获将被放在这里速冻。”他打开袋子,让我们看了一眼:里面是干冰块,正在慢慢汽化,吸收大量热量,把这里变成了一个简易冰柜。

另一边堆放着几个蓝色的塑料篮子,每个篮子里都装满了空瓶空罐。拿出一个瓶子仔细一看,发现瓶壁上用记号笔写着“OJ08”三个字。

“这是一个储存各种底栖生物样本的瓶子,上面写着采样点的编号。”秦松过来解释道:“你看,OJ08就是这次瓯江口调查的第8个采样点。”

“一共有多少个采样点?”“数一下瓶子的数量就知道了。”他把它卖了。我们仔细查看篮子里的瓶子,发现标记从OJ01到OJ11:“那么,这次调查我们总共会去11个采样点,对吧?”秦松笑着点了点头,拿出手机询问我们出示了样张图。瓯江口以东,11个采样点分布在洞头岛及其周边的灵昆岛、大门岛、芦西岛。

选择地点有什么讲究?秦松又拉出一张图给我们解释:“你们看,瓯江口分南口和北口,我们的分点分南北,按水势从西向东排列。深度梯度。”他伸出手指。对于海图上的测深轮廓来说,“越往东、离岸越远,水就越深”。

在最东点中,我们找到了本次调查的第一站,第——号,洞头岛和芦溪岛之间的采样点OJ04。

“都检查完了吗?好了,老严,我们走吧!”上午8点30分,刘机长向驾驶舱方向喊道。船老大严觉尊启动马达,将船驶向6海里外的目的地。

采集样本

在大风大浪中轻松应对

记者(右)与船员一起将网袋放入海中。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周旭辉摄

来自西太平洋的风吹在我的脸上。不建议在甲板上长时间停留。刘队带我们来到驾驶舱后面的房间。

此时,范青松、张华伟和秦松已经半躺在沙发上。他们经常出海考察,已经学会了如何与大海相处。如果他们安静地坐在波涛汹涌的海浪中放松,他们就不会轻易晕船。同学们也纷纷找到座位坐下。

第一次去钓鱼,我有点兴奋,就起身去驾驶舱和船老大说话。张歆艺见状,热情地递来一些晕船贴,让我贴在耳朵和肚脐上。“你不打算发帖吗?”“你已经习惯了。”她笑道:“刘队刚刚查了天气,今天的风浪不算太大,还没有达到三级,我和他们一起出海学习的时候,遇到了九级风。完了,除了船老大,所有人都吐了一地!”

这么一想,海上工作还真是不容易。正当我们感叹的时候,船长严爵尊加入了我们的聊天。他告诉我们,近几年近海休闲钓鱼发展很快,勘察队租用的渔船就是休闲钓鱼船。和很多休闲渔船的老板一样,我年轻时也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远洋钓鱼船员和水手。现在年纪大了,我换了工作,加入了一家休闲钓鱼公司,留在海上赚取“旅游餐”。

“大海有可怕的一面,但也有可爱的时刻。”他说,无论是远洋还是近海,每当收起渔网时,收到大海的礼物都是幸福的时刻。他之所以积极支持科学研究和调查工作,正是因为他知道,只有保护海洋,保护其生态生物资源,这种幸福才能长久。

记者在洗完的渔获中发现了一条野生大黄鱼。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周旭辉摄

船老大的话让我们深受感动。确实,绿水、青山、碧海都是金山银山。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在浙江渔民心中“生根发芽”。

“我们到了,我们到了,准备取样了!”船行40分钟后,刘船长的声音传来。我们和调查组成员一起拿起设备,快步走到船尾甲板区,开始紧张的工作。

这边,秦松用绳子绑着两台不同类型的集水器,分别采集表层和底层的海水样本,倒入水样桶中,用仪器初步读出了水温、盐度、溶解氧等数据。和透明度。以及PH值等指标;另一边,范青松用机械臂架起两个中型网袋,将它们慢慢沉入海水中,过了一会儿,又缓缓匀速升起。

“那儿好像什么都没有?”我们走到网袋前,环顾四周。“这是捕捉浮游生物的网袋,你当然看不到,我们会把它们冲洗到瓶子里,带回实验室在显微镜下检查鉴定。”范青松解释道。

“一、二、三,再用力,起来!”甲板尽头传来张华伟的声音,我们闻声就往前走。原来,他组织了两名船员,将这艘装满海底泥浆的钢制挖泥船拉上来。打开一看,泥土倾斜了下来,上面躺着一只小螳螂虾。张歆艺迅速打开装有酒精的样品瓶,将其放入“定影器”中。紧接着,他们用一套筛子将泥浆中的各种活物过滤出来,并用镊子将它们一一夹入瓶中。

天空飘着细雨,科考船上的我们穿着雨披,在风雨中忙碌着,完全忘记了寒冷。终于到了此行最期待的部分,——拖网捕捞,评估近海渔业资源。当我和船员们一起把网袋扔进海里时,我不禁暗自许愿:希望能遇到渔民们喜爱的凤凰和剑鲷。

拖网捕捞

意外捕获大黄鱼

记者(中)和调查组成员在基地实验室清点渔获量。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周旭辉摄

在发动机的轰鸣声中,科考船再次出发。

绞车转动,绑着浮标的网绳在我们眼前逐渐伸展。根据刘船长的描述,我们想象了水下的场景:一张底拖网在船后缓缓张开,所过之处,各种鱼虾蟹都被收集起来。

经过半个小时的匀速拖网后,勘察队示意船员将绞车反方向转动,开始起网。收获终于来了。

我们睁大眼睛,看着不断从水中浮出的网:几条圆头、长身、黄色的刺头梅鱼半挂着,不远处还困着一只巨大的梭子蟹。和其他各种鱼一样。种植虾。

最好的还在后头。绞车滚动的速度逐渐加快,我们也加入了从船尾拉网的队伍。在众人的注视下,装有渔获物的网袋终于从水中浮出,大家使出浑身力气把它拖到了甲板上。我看到海底的淤泥包围着大大小小的鱼虾蟹。全部倒进篮子里,调查组立即拔出水管进行冲洗。

各种捕获物逐渐显露出真面目:圆头圆脑的曼索尼无针鱿鱼,用手一触就会喷出大量墨水;几十条刺头梅鱼之中,有三条银光闪闪的鱼,身体修长,分别是剑鲷和凤鲷。冬季繁殖后,从河流洄游至近海深水区越冬。

突然,鱼群之中响起了轻微的咕咕声,在海水的冲刷下,显露出了特有的鲜黄色。“是一条大黄鱼!”随着调查队员的惊呼,我拿起这条漂亮的鱼仔细观察。手指瞬间感觉到震动,咕咕的声音再次传来。能够吠叫成了这次旅行的意外收获。

刘队将胸鳍向头部折叠,达到嘴巴的长度;他张开嘴,露出一条红色的唇线。凭借丰富的经验,他做出了判断:“这不是从农民的笼子里逃出来的,这是一条野生大黄鱼!”

测量捕获量。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周旭辉摄

回到研究所实验基地,张华伟带着我们对冷冻渔获一一进行分类、计数、称重、记录:巨型凤尾鱼3条,重896.06克;老鼠鱼55条,重794.59克;螳螂虾28只,557.49克,梭子蟹39只,961.05克……

“从本次拖网的初步结果可以看出,近海渔业资源结构正在向积极方向变化,经济价值高的鱼类有所增加。与以往调查中常见的小型化、低价值不同,这次的捕捞规模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一旁的刘队总结道。

一段时间过去了,好消息传来。——经过11个点的采样分析,本次调查结果出炉:共发现游泳动物42种,比去年增加6种;其中,旗鱼、鼠尾草、大黄鱼、鳅鱼等关键指标种和重要经济品种资源较去年有所增加;总体来看,瓯江口渔业资源生物量呈上升趋势,近海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显着提高。

省农业农村厅渔业发展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八大水系中,温州有3个入海口,分别是瓯江、飞云江、鳌江。浙江在8个主要水系统一实行休渔期制度,联合实施陆地和海洋休渔,组织开展乡土物种放流、水产养殖等一系列河口渔业资源养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全省首个河口渔业资源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综合改革试点在温州启动,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沿海地区树立良好榜样。”温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徐雄透露,调查结果将录入正在建设的八大水系和近岸海域水生生物本底资源数据库,作为浙江将绘制近岸海域重要水生生物栖息地分布图,制定珍稀濒危水生生物名录,构建八大水系和近岸海域。为禁渔效果评价体系和生态系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提供有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