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餐饮知识 >捐资助学礼仪知识,捐资助学礼仪知识内容

捐资助学礼仪知识,捐资助学礼仪知识内容

餐饮知识网 2024-09-19 20:49:05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捐资助学礼仪知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捐资助学礼仪知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意思?

这两句诗是清代郑板桥《竹石》题竹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仼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善画竹石,这首题竹诗虽然是写风中之竹,但内涵是表达诗人耿直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即便是遭受千磨万击的打击,也绝不向黑恶腐败的官场势力低头屈从。

捐资助学礼仪知识,捐资助学礼仪知识内容

清廷《对万国宣战诏书》,为何沦为笑话?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这不是笑话,这是一个耻辱。

什么是宣战,一国向另一国通知或宣告终止两国之间的和平状态,转入战争状态。

国与国之间这才叫宣战,而慈禧发布的《对万国宣战诏书》并没有发到列强手里,他只是下发到了朝中大臣和各封疆大吏那边。名为宣战,实际上就是个动员令,大概就是说:洋人欺负我们欺负了三十年,如今占了大沽口,威胁京师,还老欺负我,咱们要整军备战,大张挞伐、一决雌雄。”

这张诏书里并未提到和谁宣战,并没有把十一国的名字挨个列出来,甚至都没把这份诏书递交给各国公使。怎么能叫宣战呢?

八国联军侵华,实际上就是列强以消灭义和团为借口以保护使馆为借口对清帝国进行的进一步掠夺和奴役,导火索是德驻华公使在东单牌楼被清军伏击。列强联军便以此为借口发动了进一步的攻击。然后赶巧慈禧发了一封动员令,就成了慈禧不知天高地厚主动向列强宣战了。

整体情况就是列强感觉是时候再从清政府身上切块肉下来,但是苦于一直没有借口,正好这时候义和团搞事情,给了列强这个借口。然后列强就步步紧逼,不断挑衅慈禧,让她做出更大的反抗动作,强硬逼清政府和自己对抗。

其实,对于万国宣战并不可笑,可笑的是,宣战之后根本无法兑现自己的宣战诺言,反而被欺凌被侵略,使得国家和民族沦为列强欺凌压榨的目标,自己本身也成为了一个国际和历史笑话。

慈禧太后

中国历史上,从来不乏对外国宣战的历史事件,且不说古代,单就近代而言,除了慈禧太后在1900年的对万国宣战诏书,新中国成立后的朝鲜战争,就是中国与诸国战争的最好例子。

1950年,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朝鲜半岛的步步紧逼,一穷二白的新中国被迫发兵朝鲜半岛,与世界第一强国美国爆发战争。中国派遣志愿军参加朝鲜战争,这在当时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看来,都是“蚍蜉撼树——可笑不自量”的选择。

慈禧对万国宣战的战书,究竟有没有到达各个国家手中?

一提起慈禧对万国宣战,脑海里首先跳出的,自然就是《走向共和》里吕中扮演的慈禧太后,口沫横飞、咬牙切齿的宣战镜头:

向英吉利国宣战向法兰西国宣战!向美利坚国宣战!向。。。。。宣战

向万国宣战的镜头,倒占去了半集时间。

那么真实历史中的慈禧有没有这样迸发出过如此慷慨激昂的大清晚年的最强音呢?答案是没有。

让我们首先看一下这份“向万国宣战”战书的原文:


我朝二百数年,深仁厚泽,凡远人来中国者,列祖列宗罔不待以怀柔。迨道光、咸丰年间,俯准彼等互市,并乞在我国传教;朝廷以其劝人为善,勉允所请,初亦就我范围,遵我约束。讵三十年来,恃我国仁厚,一意拊循,彼乃益肆枭张,欺临我国家,侵占我土地, 蹂躏我人民,勒索我财物。朝廷稍加迁就,彼等负其凶横,日甚一日,无所不至。小则欺压平民,大则侮慢神圣。我国赤子,仇怨郁结,人人欲得而甘心。此义勇焚毁教堂、屠杀教民所由来也。朝廷仍不肯开衅,如前保护者,恐伤吾人民耳。故一再降旨申禁,保卫使馆,加恤教民。故前日有“拳民、教民皆吾赤子”之谕,原为民教,解释夙嫌。朝廷柔服远人,至矣尽矣!然彼等不知感激,反肆要挟。昨日公然有社士兰照会,令我退出大沽口炮台,归彼看管,否则以力袭取。危词恫吓,意在肆其猖獗,震动畿辅。平日交邻之道,我未尝失礼於彼,彼自称教化之国,乃无礼横行,专肆兵坚器利,自取决裂如此乎。朕临御将三十年,待百姓如子孙,百姓亦戴朕如天帝。况慈圣中兴宇宙,恩德所被,浃髓沦肌,祖宗凭依,神只感格。人人忠愤,旷代无所。朕今涕泣以告先庙,慷慨以示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鞑伐,一决雌雄。连日召见大小臣工,询谋佥同。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下至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彼仗诈谋,我恃天理;彼凭悍力,我恃人心。无论我国忠信甲胄,礼义干橹,人人敢死,即土地广有二十馀省,人民多至四百馀兆,何难减比凶焰,张我国威。其有同仇敌忾,陷阵冲锋,抑或仗义捐资,助益儴项,朝廷不惜破格懋赏,奖励忠勋。苟其自外生成,临阵退缩,甘心从逆,竟作汉奸,朕即刻严诛,绝无宽贷。尔普天臣庶,其各怀忠义之心,共泄神人之愤,朕实有厚望焉!

从内容上看,称呼方面,一个国家的名称也没敢提,只用的“远人”、“彼等”的字眼来代替西方国家;意思上理解,前面是摆事实讲道理,讥笑对方“蛮横无理”,后面则更像是一条内部动员令,为了大清的胜利,冲啊!

无论是哪方面,都很难作为一份宣战书来理解并定义。既然是一份并不存在的“宣战诏书”,那么自然也不存在送不送到列强手中的问题。

慈禧发表这份很像战时总动员令的文书的背景,是列强认为她纵容义和团对教堂和教民的屠杀,鼓励地方政府对义和团这种反教组织的包庇,深层意义是列强已经厌倦了她的统治,想施加压力,换上来那个看上去柔弱但开明的光绪帝试试。

这一点要求正戳到慈禧本人的痛处,她已经忍辱负重太久太久了,甲午兵败、公车上书、戊戌变法、俄日永不满足的领土贪念、列强没完没了的通商、租借地的欲求,所有的责难只有她一个人扛。简单说,她扛不住了,精神崩溃了。

饶是如此,崩溃之后慈禧剩余的心机使她决定跟列强“玩一次硬”的同时也留足了后手,首先就是这份不像“宣战诏书”的宣战诏书,其次是接连不断地外交动作,尽量避免事态升级。最后,我们再回忆一下,假如没有慈禧本人的保护和授意,你会认为数万义和团在清兵的配合下就攻打不下一个小小的东交民巷使馆区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捐资助学礼仪知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捐资助学礼仪知识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