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餐饮知识 >古代五大定情信物(古时候定情信物的组成名称)

古代五大定情信物(古时候定情信物的组成名称)

餐饮知识网 2024-04-20 13:04:40 542

中国古代的婚姻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少男少女多用信物来确认爱情。这些代币是什么?

一件是玉佩。

古代五大定情信物(古时候定情信物的组成名称)

什么是玉吊坠?顾名思义,玉石常佩带在身上。

中国人喜爱玉,不仅因为它的形状,还因为它的美德。

孔子说:“玉之美,如君子之德”。《诗经》有诗“言君子,温如玉”。所以古话说:“君子无故,玉佩不离身”。

“我们何必谈恋爱呢?美玉饰以洛影。”

“络缨”是古代妇女出嫁时系在腰间的一条彩色丝带,以表明自己属于某人。母亲无奈地为女儿喜结良缘。这就是“结影”,也叫婚姻。

“美玉饰珞瑛”是指古代女子佩戴玉饰珞瑛,以表达对心仪男子的爱慕之情。

难道这份爱不仅有内在的美,而且还有外在的美吗?

翡翠吊坠

第二个是戒指。

戒指在古代称为指环。

用戒指确认爱情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而且由于戒指是订婚用的,所以古代未婚女子是不戴戒指的。

南朝人刘敬枢着有《异苑》一书,记载了各种轶事。其中一个故事是关于人与鬼之间的爱情。文中有一环:沛县人秦叔,娶墓中女子。临走时,女子哭着说:“遇见你我就再也见不到你了,所以我送了他一对戒指作为礼物。”把衣服扎起来,互相送出去。”

隋代有一首乐府诗也提到了戒指。这首诗名为《十索诗》,署名丁六娘。诗曰:“欲秀纤手,自索戒指”。令牌虽小,但却很重,充满情感。这是无法形容的。

本来戒指是男女互相赠送的,但到了唐代后期,戒指只有男性送给女性了。

这一习俗的形成可能与晚唐诗人韦皋有关。

韦皋不仅以诗闻名,而且还是唐代著名的宰相。历任剑南、西川节度使。他控制川蜀21年,因功被封为南康郡王。

韦高曾经是薛涛深爱的成熟男人。

然而,年轻时的韦高在学校读书时爱上了一个名叫玉晓的女孩。

离开学校回到家,两人就再也离不开对方。临行前,韦高送给玉晓一枚玉戒指作为定情信物。答应她,五七年后他一定会回来娶她。然而,五年七年后,当约定的时间到来时,韦皋却没有遵守诺言。绝望的余晓绝食而死,死时手指上还戴着戒指。这件事后来被功成名就的韦皋得知,于是为玉霄修复了佛像,并抄写了经文以示忏悔。

但悔改有什么用呢?

戒指

第三个是手链。

手镯,古时又称“跳”。

为什么叫逃亡呢?难道是因为当女人跳舞时伸展手臂时,手镯可以自由地落在她的手臂上?

曹操主簿范钦有诗《定情诗》。他在诗中写道:“契约为何如此宽大,缠住手腕又跳了出来?”

——“南朝宫体诗”的主要代表梁建帝萧纲在其《和湘东王名士悦倾城》诗中写道:“衫易见跳,珠满毛毛虫。””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妇女送给情人手镯的场景。

例如,茅山道派创始人、梁代陶弘景在《真浩》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仙子,名叫萼芦花。她已经900多岁了,但看上去只有二十多岁的样子。她总是穿着绿色的连衣裙,颜色非常优雅。

晋穆帝太平后第三年,也就是359年11月10日晚上,萼青花来到了一直专心修道的杨泉家中。从此,他一个月内六次来到杨泉家,向他传授道法。技术。

传授完毕后,萼芦花说道:“我本姓杨,在九嶷山得道,前世为玄州师母毒杀了一名正在哺乳的女子,因为我前世造下的罪业,没有被淘汰,所以你被贬到了下界,让我修功弥补你的过错,我看你一心修道却不知道如何修行,所以我就来了来这里给你一些指导。”

临走时,她送给杨泉一首诗、一块石棉布手帕、一块金玉玉佩。

手镯

第四个是发夹。

发夹是用来固定和装饰头发的装饰品。多用珍珠、玉石、金银、花卉等制成。它是用双股或多股长针连接来固定发髻的。使用时,将其放置在太阳穴上。

古代的簪子多用龟甲制成。

玳瑁是海龟的一种。其甲可用于占卜,甲的边缘可制作簪子,称为灵簪。

汉代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有诗云:“脚下丝鞋,头戴龟甲轻”,范钦《定情诗》有诗云:“何以安慰离别,耳后玳瑁簪”。

发夹不仅是装饰品,更是定情信物,主要象征告别。

因为“拆”是分裂的谐音,有分离的意思。

它的形状是由两个交叉的发夹组成。古代,恋人或情侣之间有送发簪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发簪分成两部分,一半送给对方,另一半留给自己。再次见到你并再次在一起。

因此,辛弃疾有诗《祝英台近.晚春》云:“宝钗分,桃叶交,烟柳暗南浦。”

纳兰性德有云:“宝钗各两点,定其何以湿兰襟”。

玳瑁发夹

第五个是发夹。

簪子是由簪子演变而来的。是古代男女所用的发饰。它由金属、玉石、骨头等制成,呈长针状。它用于将头发扎成发髻或皇冠。

簪子又称“抓头”。据记载《西京杂记》:汉武帝十分宠爱李夫人,曾摘下李夫人的玉簪子挠她的头。这就是“挠头”这个名字的由来。

杜甫的诗“白发刮短,簪满欲火”,应该就是暗指这个典故。

此外,发夹还象征着尊严。

因为古代的规定,罪犯是不可以戴发夹的。就算妃子犯了错,也得把簪子拔掉。

对于这条“退簪励政”的规矩,还有一个典故:周宣王怠政。为了劝说他,姜皇后撤下簪子,跪在永祥以示愧疚。周宣王羞愧难当,努力治理。

汉代诗《鼓吹曲词.有所思》,是一段关于簪子的失恋故事:一念起,身在海南。问翊君有何用,一对珍珠一簪,一身玉翳耀眼。当我听说你别有用心时,我就把它们拔了,毁了,烧了。毁掉它,烧掉它,风就会吹起它的灰烬。从此以后,不要再想我了,我永远想念你!

我想念的人在海的南边。我可以送你什么礼物?这是一枚玳瑁发簪,饰有珍珠和玉环。闻他有二心,心中悲痛,崩溃不已。毁掉它,烧掉它!燃烧吧,风将扬起尘埃!从今以后,我不会再想你,也不会再想你了!

第六个是耳环。

耳环在古代也称为耳环、耳环,多以金、银、玉等材质制成。

耳环最早的记载见于《山海经》《青衣山一女,本尊细腰白齿,锤穿耳》。因此,耳环在中国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关于耳环的起源,东汉刘熙在《释名》一书中说:“穿耳授珠,谓之‘珰’,盛于蛮夷,盛于中国。”

原来,戴耳环的习俗起源于野蛮人。

在中国古代,戴耳环是“地位低下”的标志。明代《留青日札》一书中说:“女子穿耳洞、戴耳环,是一件无耻的事,自古以来都是如此。”

原来,穿耳洞的本意并不是为了装饰,而是为了起到警示作用,即在不守纪律的妇女耳朵上打洞、挂珠子,提醒她们生活要有纪律,谨慎行事。

但没想到,随着时间的推移,穿耳洞、穿耳洞会成为一种时尚。

如《陌上桑》诗中,美女洛芙“耳中明月明珠”;而《孔雀东南飞》诗中,刘兰芝是“耳边明月明珠”。

清初才子李渔在《闲情偶记》一书中,将小而简单的耳环称为“紫丁香”,将复杂华丽的耳环称为“落锁”。他还说,女人“一簪一只耳”就可以在一起一辈子。”。由此可见耳环在中国古代女性生活中的重要性。

耳环

第七个是香囊。

香包又称香袋、花香袋,因用丝线或锦缎制成,故又称锦香袋、锦香袋、香袋、香袋等。

最初,袋子是用来提神醒脑的,所以袋子里常常装着各种气味浓郁的中草药的细粉。

后来用于增加体香,填充物逐渐改为纯香。

香囊如何使用?

一般系在腰间或肘下的腰带上,有时也系在床帐或战车上。

香包除了添加体香之外,还有表示敬意的功能。

《礼记.内则》中记载:“子侍奉父母,左右戴;流苏戴,以服父母、姑母。”

“金鹰”就是香包。也就是说,年轻人去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金鹰”,以示尊敬。

香包之所以成为爱情的信物,是因为它是随身携带的东西,因此具有私密性,用来表达感情,含蓄而优雅。

例如,范沁《定情诗》说:“你敲什么门,香囊系在肘后。”还有秦观《满庭芳》云:“香囊暗解,带轻离。”

《红楼梦》林黛玉还给宝玉做了香包。比如:小时候,袭人倒茶,见身上的饰物没有留下。她笑道:“我带来的东西,就是那些不要脸的东西。””林黛玉听说了,过来一看,果然什么都没有了,就对宝玉道:“我给你的荷包给他们了吗?明天不准再想我的事!”说完,怒气冲冲地回房去,把宝玉前日让他做的半成品香囊拿出来。宝玉见他生气了,他知道不对劲,赶紧过去,他已经剪好了。

香囊

其中八个是同心结。

古代同心结的一般形状是两股彩色绳子拧成链条回文,然后拉紧。后来发展成同心结。

王实甫第《西厢记》号第三册第一折曰:“将花纸、锦字折成同心方生儿”,意思是将信笺上的彩纸折成同心结状。

在中国,“结”字常与“爱”联系在一起,因此常用来作为感情的信物。

正如《古诗十九首》中所说:长相思本源,缘分不解。

还有梁武帝萧衍的诗:“腰间双气带,梦同心结”。

而冯燕丝《虞美人》就更美了:“不知今夜这月夜,谁系双结倚栏杆?”

关于同心结最悲伤的一篇是林逋的《相思令·吴山青》:吴山青》。山更绿了。两岸青山相映。争取宽容会导致分离。你充满了泪水。我泪流满面。洛与戴的结尚未结成。河边的潮水已经退去。

中国结

其中九颗是红豆。

红豆之所以被称为相思豆,很大程度上与王维的诗《相思》有关。

诗曰: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希望大家多多挑选,这是最喜欢的。

王伟为谁相思?我的朋友是音乐家李龟年。因为这首诗的原题是《江上赠李龟年》。

不过,将红豆称为相思豆并不是王维的首创,而是源于一个传说。

相传古时候,一个男人出征打仗,他的妻子日夜思念他,在树下哭泣。眼泪干了之后,血滴下来,变成了红豆。红豆生根发芽,长成一棵大树,树上结满了红豆。人们称它们为金合欢豆。

《红楼梦》《红豆曲》,宝玉与大家喝酒时,曾唱过一首歌《南歌子》:无尽相思,血泪红豆抛去,无尽春柳花开,春花满画楼,隔着纱窗睡不着,黄昏的风雨,难忘的新愁旧愁……

关于红豆最深情的诗当属温庭筠的010-:精致的骰子捧着红豆,深深地想你……

爱到骨子里